茶山知青房
中華多茶山,大江南北以茶名山的不下數十處,但有千年名茶歷史,集中體現儒、釋、道三家與茶文化悠久歷史淵源,擁有千畝以上高山有機茶園并有豐富旅游資源的,非寧海茶山莫屬。
千年茶史記方志
鑲嵌于東海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的茶山,屬天臺山脈分支,系寧海東北部第一高山,綿亙于寧海、象山兩縣多個鄉鎮,主峰磨注峰海拔872.6米,山體廣闊,僅茶山林場管轄的就有3.5萬畝。
茶山原名蓋蒼山,啟用今名是因為山上多茶,千年之前的北宋時代,已經“所產特盛”。宋代著名的地方志——臺州《嘉定赤城志》(寧海古屬臺州)有如下記載:
寧海禪院一十有二,寶嚴院在縣北九十二里,舊名茶山,寶元(1038—1040)中建。相傳開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產特盛。治平(1064—1067)中,僧宗辯攜之入都,獻蔡端明襄,蔡謂其品在日鑄上。
日鑄茶系宋代越州貢茶,大文豪歐陽修《歸田錄》曾有“兩浙之品,日鑄第一”的贊語。而位居端明殿學士的著名書法大師蔡襄,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茶學大師,著有茶學專著《茶錄》。他任福建轉運使督造貢茶時,曾開創性地指導制作小龍團茶,一時風靡朝野。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茶山茶,能得到蔡襄如此厚愛和好評,認為比貢茶日鑄更好,可見是何等榮耀。其榮譽不亞于今日望海茶被評為中國名茶和首屆浙江十大名茶,可惜古代地方官不重視品牌宣傳和市場運作,茶山茶很長時間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寧海茶文化發祥地——茶山,海拔872.6米,現已成為寧海最大的望海茶生產基地。
儒、釋、道與茶山古名茶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這一茶文化經典對聯,道出了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密不可分的關系。
《嘉定赤城志》有關茶山茶的記載,雖然只有數十字,其內涵和信息量卻極為豐富,尤其是儒、釋、道共襄一茶,為茶文化專家、學者所矚目。
首先是無名氏白衣道者,因修道需要在山中種茶;釋家宗辯無疑是一位愛茶、懂茶的有識之士,他不僅善于品茶,知道此茶品質優異,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知曉蔡襄是茶學大師,千里迢迢送茶到京師開封,請他品評;而儒家蔡襄也不負所望,熱情接待素不相識的山僧,認真品茶評點,并作出了極高評價,體現了他禮賢下士和愛茶惜茶的“茶人”本色。
道家種茶,釋家送茶,儒家贊茶,寧海茶山茶因此成就了中國茶文化著名的千古雅事。
到了清代,寧?h第一高峰、海拔931米的深甽鎮馬岙望海崗上有個海云寺,遠離村莊,距最近的馬岙村也有15里。該寺住持最先在寺前載種茶樹,相傳他慕名茶山茶,便到茶山引種,種下18穴茶籽,以后長成18個大茶蓬,茶品不負所望,足夠小寺日用?上н@些茶樹前幾年因村里建房造路被毀。
1962年,馬岙村民到山上種茶,發現這里土地肥沃,終年云
霧繚繞,具有得天獨厚的小氣候,所產茶葉品質優異,香濃馥郁。1980年,全國勞動模范、高級農藝師陳洋珠到望海崗創制名茶,茶以山名,命名為望海茶。名茶制作更加精細,具有高山茶特有的板栗香和蘭花香,很多專家和茶人一飲難忘。
南宋《嘉定赤城志》記載,寧海有千年產茶歷史。
茶山上的“老樹新花”
歷史上的茶山茶只是僧人種于寺院旁的零星茶葉,1958年茶山建設國營林場,才開始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盆地大面積種茶。1963年以后,100多名寧波、寧海知識青年陸續到茶山開荒種茶,現存10多間黑瓦石墻矮平房,據寧波市文保專家考察,系寧波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知青房”建筑群,成為紀念“知青”歷史的難得文物。
經過幾代林場職工和知識青年的努力,茶山現有1100多畝有機茶茶園。
昔日茶山茶,今日望海茶。茶山茶真正煥發青春,還是在最近幾年。茶山茶原來沒有商標,1999年,寧?h被列為望海茶最大生產基地,統一使用望海茶商標,茶山茶老樹新花,真正體現出歷史名茶的價值。2007年春天,我市立碑紀念為數不多的幾處茶文化遺址,茶山被列入首批名單。
去年春天,在茶山西北側海拔600米左右,遠離原寶嚴寺遺址和當代茶葉基地的高山上,發現了十多棵特大野生灌木型茶樹,樹樁、主干周長60厘米至21厘米不等,樹齡至少數百年。這些茶樹與山中的多種灌木、喬木混生在礫石或巖石縫中,枝干剛健,沒有人工栽培痕跡,完全處于野生狀態。
因氣候關系,我國茶樹自南由北分為喬木、半喬木、灌木,浙江地區為灌木型茶區,一般樹干胸圍多在10厘米以下。這些特大野生茶樹的發現,佐證了茶山的宜茶環境和悠久歷史。這一發現引起國內學界的普遍關注。
今年春天,當地又發現一棵樹樁周長100多厘米的特大野生茶樹。寧海林業部門正在規劃建立茶山特大野生茶樹保護區,并將立碑紀念。
奇特的茶山“旋磨”天象
茶山不僅以茶聞名,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歷史上,這里曾是古代道家向往之地。南朝著名道學家、醫藥家陶弘景,隨道學家張少霞到此游覽,在百丈巖刻石“真逸”。峰巒山谷、懸崖絕壁、山泉小溪、瀑布深潭遍布景區,擁有桃花溪、仙人洞、黑龍潭、水簾洞、五鷹峰以及喜鵲瀑、美女瀑、東滴水、西滴水、月邊瀑等五級瀑布,還有高山杜鵑林和以華東楠木為主的景觀林。2005年3月,林場內桃花溪景區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這里的常年平均溫度為13.5攝氏度,最熱的七八月份,平均氣溫也僅為24.5攝氏度,現已辟為東海云頂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區。
由于茶山地處雷暴雨中心,雷雨季節,東海云團西移受到高山阻隔,冷熱氣流對撞造成雷暴雨,造成當地一種奇特天氣現象。據光緒《寧?h志》記載:“春夏間雷雨傾注,上仍白日,但聞足下如旋磨聲!边@是說每年雷雨季節,山間暴雨傾注,谷底雷聲隆隆作響如旋磨之聲,山頂則艷陽高照!靶ヂ暋奔磦鹘y的石磨盤旋之聲?赡苁钱數厣焦然芈曒^好,雷聲能在山谷中久久回蕩,茶山主峰磨注峰之名大概來源于此。
生于茶山西麓儲家村的寧海籍著名錢幣學家、杭州世界錢幣博物館館長儲建國,少年時曾經歷過這一奇特天象。有一年初夏,他與弟弟一起到海拔四五百米的山間采摘野生黃花菜,忽然烏云密布,雷電交加,暴雨傾盆,山谷中隆隆之聲不絕于耳,大白天對面難見人影,兄弟倆嚇得大哭,好在時間短促,很快雨過天晴。據他介紹,附近也有不少村民經歷過這種奇特的天象。
茶山的高山盆地和巨大落差,也使其成為國內抽水蓄能電站的最佳選址之一,茶山可建亞洲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比目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裝機容量180萬千瓦的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更大。該項目現已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