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海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總規劃
中國·寧海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總規劃
從中國戶外運動的發源地
到世界領先的戶外運動基地
寧!缎煜伎陀斡洝烽_篇地。
寧!袊鴳敉膺\動發祥地。
運動,改變生活;
旅游,開拓視野。
今天的寧海,將開創戶外運動與旅游生活完美融合的全新模式。
明天的寧海,將接受中國以及全世界戶外運動者的注目和頂禮。
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寧海灣地區的旅游資源,打造世界第一家超大型、高標準的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并開創一個嶄新的運動旅游產業模式,遵循國家體育局“大力推廣全民健身”、“積極推動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在中國的開展”精神,依照國家相關法規條例,本規劃從寧海灣的區域概況入手,對當地旅游資源現狀、環境容量、發展支撐體系等都進行了系統評價和估算,對日后的發展方向和布局作了整體規劃,并對相關區域進行了功能細分、規劃布局,為寧海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分而詳實的可靠依據,從而保證了本規劃的可實施性、可持續發展性。
項目設計
經過對寧海灣旅游度假區的整體評估和分析以及對馮家、白石山島、中央山島、銅山島等的考察分析,根據寧?h的社會、經濟、文化、民生諸方面資源,并針對上述區域的地理地質地貌等環境特色,結合對目標客戶群體及消費市場的現狀分析和需求調查評測,將馮家、白石山島、中央山島、銅山島及其周邊諸小島整體規劃為一個擁有各運動及賽事的世界頂級標準配置,融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越野營地運動及度假休閑養生活動為一體的大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
在中國戶外運動的發祥地,建設世界第一的戶外運動基地,開創全新的運動旅游生活模式,率先開創全新的旅游產業盈利模式。
(一)規劃項目
·水上運動區
·帆船、游艇區
·海上救生訓練中心
·山地戶外運動區
·山地自行車賽道
·登山步道
·海島自然巖壁運動區
·攀巖館
·大型人造巖壁運動及石林景觀區
·拓展訓練(體驗式培訓)基地
·青少年素質訓練基地
·穿越及定向越野運動區
·露營區——野餐區 宿營區 房車基地(含自駕車)
·漁村生活體驗區
·野外生存技能訓練中心
·極限運動區
·皮劃艇教練區
·海岸娛樂區
(二)規劃功能
·賽事承辦——國際賽事;國家賽事;等各級賽事
·專業隊伍訓練基地——國家隊;各級專業運動隊和訓練隊
·民間團體訓練及活動——登山協會;
·培訓和體驗式課程——面向各企事業單位、院校、團體
·展會承辦——展覽展示,商務會議承辦等
·生活休閑旅游——服務大眾游客
·其它各種運動戶外相關活動的承辦和舉辦
分區規劃方案:
(一)現狀及特點綜述(面積:0.27平方公里)
建設為基地總部,作為寧海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的運營中心和宣傳窗口;
具備全部接待服務功能,高標準建設,作為基地核心機構、信息和文化樞紐、賽事和活動的運作與協調機構;
同時規劃有部分按照國際標準建造的場地及賽道,以及部分休閑度假功能區;
修建房車(含越野車)營地;
建造一座中型、便捷、房間裝修富有特色的普通酒店。
(二)基礎設施:全部基礎設施的建設均設置在馮家村水庫的東部區域(由于馮家有三座水庫,為區分,以南水庫、中水庫、北水庫暫名,以利文字說明。)
1、基地專用碼頭——設在現在的造船廠旁
2、停車場——南水庫東側
3、接待中心 ——位于南水庫東南側
功能:基地的總管理、賽事和活動的協調組織、客戶接待、與各分部的聯絡、應急救助、向導等
設施配備:接待處、基地總部辦公區、信息中心、醫務室
要求非常好的通訊和網絡建設
4、小型特色快捷酒店及附帶的餐飲娛樂設施
5、新聞和文化中心——寧海旅游產品展示區;閱覽室;影音視聽室
6、會議及培訓設施
7、小型商業設施
8、展示中心——戶外裝備展示及實際環境應用模擬體驗;同時也可銷售戶外運動裝備和用品
(三)運動設施
1、室內攀巖館——南水庫東北側,全玻璃幕墻
2、拓展訓練(體驗式培訓)基地——南水庫東北側
要求:大型的全功能訓練架和必須的安全防護裝備
3、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南水庫東北側
4、超大型登山步道
要點:
。1) 充分融合沿途周邊旅游資源,包括較為成熟的旅游景點(如:東海云頂、佛學院等)
及部分尚處開發推廣階段的景區(如石頭村等)
。2) 根據沿途自然景觀資源,開發如峽谷溯溪等運動項目
。3) 主干道將形成圍合的環狀,與支路縱橫結合,總長度超過一百公里
。4) 多種路線模式共存
。5) 多種特色景觀步道建設
。5) 沿途補給點和聯絡站的設置(可利用周邊村莊,開發農家接待旅游)
。6) 沿途指示標識的設立
。7) 強調安全性
。8) 注重排水系統、道路護肩的規劃和建設
。9) 盡可能維持原生態,保護環境,因地制宜
5、大型山地自行車道
6、房車營地及露營野餐燒烤區——南水庫北側
7、皮劃艇教練區——南水庫
8、人造石林攀巖運動區——中水庫西南側
要求:使用大型天然巖石建造
9、極限運動區——中水庫西南側
(一)現狀及特點綜述
三島中面積最大,與中央山島僅隔150米,距馮家總部最遠;
島上遍布竹林、樹木、果園、魚塘,散布房舍,白石巖臺是島上一個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自然環境原始風味極濃厚,整體地勢較為平坦,但環島地勢較為險要,將建設為戶外運動基地,
包括登山步道、山地自行車賽道、拓展訓練中心、環島攀巖(抱石)運動中心、海島露營區等;
(二)基礎設施
1、碼頭——位于海島中南部
2、白石山聯絡站(綜合服務站)——位于海島中南部,碼頭及大壩以北
功能:
。1)實現管理、接待、聯絡、應急救助、向導等功能
。2)配備小型、簡單的餐飲和衛生設施,為島上工作人員及上島客戶提供較為便利的生活服務
。3)小型的商務會議及培訓教室設施,為上島的團隊客戶提供相關服務
。4)商店:除日常必需品外,應重點經營戶外及野營產品
。5)其它功能要求:通訊和網絡
設施配備:接待處、辦公室、會議室(培訓室)、簡餐廳、藥箱、衛生間、浴室,等
人員配備:
站長:負責白石山島的運營和日常事務管理
聯絡員:負責協助站長,處理日常事務,如客戶開發和接待,簡單的客戶服務
戶外運動專業人士:作為向導、技術指導、安全救援人員,必須掌握常用醫療知識和急救技能,必須經過紅十字會的相關培訓并通過考核。其中,尤其需要非常專業的攀巖運動人士,帶領完成沿海攀巖,且需要專業的技術裝備和安全防護措施。
餐廳員工
醫療救護人員
清潔工,等
(三)運動區域和設施
1、沿海攀巖(抱石)運動中心:海島西南部環島部分、東北部環島部分,沿海岸邊的巖石,根據潮汐海 水水位位置,設置巖點、保護索等安全裝置。需要專業人員帶領。
要點:海島南端,多為峭壁,坡度約70度,部分地段接近90度;其余環島地質大部分都是入海巖壁,坡度45度以上?梢越ǔ梢粋富有挑戰的環島攀巖路線。
2、體驗式培訓海島基地:海島中南部,聯絡站北部開闊地
訓練設施:充分融合海島特點設計的專業訓練架
3、登山步道:參見圖紙。沿山脊貫穿整個島,并且可以便捷通達各區域。
4、山地自行車賽道:參見圖紙。部分路段與登山步道合一。
要點:盡可能保持原始風貌,現有路徑大部分可以使用,只要對山徑邊的灌木、擋路或者會刮到頭部身體的蘆葦樹枝等稍加修葺即可
5、環島步道:參見圖紙。少量路段將隨潮汐或隱或現,突出趣味性。
6、海島野外露營區:海島西部
7、海釣棧橋:海島西南端,與中央山島隔海相望的部分,建設跨海索橋連接兩島
(四)景觀
1、原生態濕地:海島西北部
要點:濕地、蘆葦等的保護;是野鴨等水鳥的聚居區,可開展觀鳥活動
2、觀景臺:白石巖臺
要點:必要的護欄等安全保護裝置即可,不可繁瑣,杜絕亭臺等人工建筑
(五)接待能力
白石山島總面積為 1.13平方公里,接待中心及營地區共約5000 平方米,為充分保護資源,建議每日的客戶接待總量控制在200人之內。
(一)現狀及特點綜述
中央山島是三個海島中海景及周邊水質最好的島嶼;
環島地勢較為平緩,從建設及安全角度出發,非常適合設置水上運動基地,包括海釣等在內;
島上擁有兩座小型水庫,島上竹林繁茂,花樹景觀優美,現有桃林、桔園等果木面積很大,適宜VIP
客戶的休閑度假生活;
已有建成的大量房屋等建筑設施,人工道路修筑情況尚可;
現有幾處碼頭建設得不錯,可翻新后直接利用;
除山地外的陸地坡度平緩,適宜修筑高檔別墅。
(二)基礎設施
1、碼頭——充分利用現有的幾個碼頭
功能劃分:島南碼頭——水上運動專用
島北碼頭——游艇專用
2、中央山聯絡站(綜合服務站)、水上運動中心——位于海島南部中央
功能:
。1)實現管理、接待、聯絡、應急救助、向導等功能
。2)配備小型、簡單的餐飲和衛生設施
。3)小型商店:除日常必需品外,應重點經營水上運動及娛樂用品
。4)其它功能要求:通訊和網絡
設施配備:聯絡站及水上運動中心辦公室、會議廳、信息中心、簡餐廳、藥箱、衛生間、浴室等
人員配備:
站長:負責中央山島的運營和日常事務管理
聯絡員:負責協助站長,處理日常事務,如客戶開發和接待,簡單的客戶服務
水上專業人士:作為向導、技術指導、安全救援人員,必須掌握常用醫療知識和急救技能,必須經過紅十字會的相關培訓并通過考核
餐廳員工
清潔工,等
3、海上救助中心——與接待站合一
4、海景別墅——海島北部西側,水庫的西北方向,壩下小平原
5、船艇服務區和庫房——海島南部,碼頭西側隔海相望的陸地區域
(三)運動設施
1、水上運動設施及競賽場地——帆船、帆板、皮劃艇等
2、游泳競技區——海島中北部海灣內,鄰游艇碼頭
3、海上安全救助訓練營——海島中北部海灣內
4、航海模型競技區——海島中部北側海灣內
5、海釣區——分別位于海島南段、中北部
6、海灘娛樂區(包括沙雕區)——海島西北部,堤壩外側臨海區,鄰游艇碼頭
7、種植采摘區——利用現有的果林區域,不必再行修建
(四)景觀——木棧橋
從海島中北部海釣區起,至海島東北部,環島修筑,防腐木,繩索安全護欄
(五)接待能力
中央山島總面積為0.39平方公里,接待中心及營地區共約3600平方米,為充分保護資源,建議每日的客戶接待總量控制在200人之內。
(一)現狀及特點綜述
是三島中離馮家總部(大陸)最近、面積最小的海島;
植被覆蓋率極高,并且存留有登山古道,周圍海域有漁家海屋及養殖場等,非常適宜做海島生活體驗、觀鳥等活動;
將盡可能保持原生態現狀,保護環境。
(二)基礎設施
1、碼頭——海島北部
2、銅山聯絡站(綜合服務站)——海島北部
3、小型漁村——海島北部平原
功能:
。1)實現管理、接待、聯絡、應急救助、向導等功能
。2)配備小型、簡單的餐飲和衛生設施
。3)微型商店:僅出售日常生活必需品外和常用藥品
。4)其它功能要求:通訊和網絡
設施配備:聯絡站及水上運動中心辦公室、會議廳、信息中心、簡餐廳、藥箱、衛生間、浴室,等
人員配備:
站長:負責銅山島的運營和日常事務管理
管理員:處理日常事務,如客戶開發和接待,簡單的客戶服務;應掌握常用醫療知識和急救技能,必須經過紅十字會的相關培訓并通過考核
餐廳員工
清潔工,等
(三)運動設施
漁村生活體驗區——利用現有的果林區域,不必再行修建
(四)景觀
1、海岸森林觀鳥
2、漁村風景
(五)接待能力
銅山島總面積為0.26平方公里,漁村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充分保護環境,建議每日的客戶接待總量控制在50人之內,其中漁村日接待量約為 30人。
五、上島客流量的控制方法:
1、重要客戶及團隊采取預約制
2、散客采用售票制(與船票整合)
3、根據每日的重要客戶及預約團隊的人流量,控制散客的可售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