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茶的“黑馬之路”
望海茶的“黑馬之路”
在2004年的茶葉年鑒中,清晰記載著“茶界黑馬”——望海茶馳騁的足跡:2004寧波國際茶文化節,“望海茶之夜”大型文藝晚會暨望海茶推介會成功舉行;獲2004“中綠杯”名茶評比金獎;2004年5月打破寧波名茶紀錄,躋身“浙江省十大名茶”,從而確立了寧波名茶第一品牌的領導地位……
時過一年,媒體的“一哄而上”漸已褪去,在云淡風輕的5月,我們再次走近望海茶,“庖丁解馬”,叩問望海茶的“黑馬之路”。
據了解,望海茶原產于寧海南溪溫泉千仞之巔——望海崗,因登崗極目,海天相連,故名“望!。作為寧波惟一的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縣,寧海自然環境優越,《民國縣志》就有“雨量氣候亦適宜茶葉種植"的記錄。好山好水出好茶,宋朝時“茶山茶”即為朝廷貢品,更博得“佛天雨露、帝苑仙漿”之美譽。
望海茶的“黑馬之路”始于茶葉市場完全放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20世紀末期!拔覀冋嬲到y開發望海茶也就最近5年的時間,如果說我們真有什么成績的話,我們用5年的時間走完了別人十幾年的路程!泵鎸τ浾叩牟稍L剛獲從“2005寧波十大杰出青年”領獎歸來的寧海望海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偉平說道。當問及秘訣時,林經理不假思索:“這首先歸功于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1999年,寧?h人民政府****了《關于實施名茶品牌戰略的通知》,同年成立寧?h茶業協會,同時設立茶葉發展基金,增加財政扶持,建立一批高標準的望海茶生產基地。寧?h農業局局長金偉平:“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是離不開政府扶持的,但現在的扶持已經不同于計劃經濟時代簡單的財政輸血,而是要思考如何把錢用在口子上,我們之所以重點扶持望海茶,是全面調查、綜合分析的結果,以望海茶為突破口帶動整個寧海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名茶的開發始于名茶的創制。1999年面對“品牌多,規模小,形不成合力”的問題,寧海政府著手名茶的“品牌整合”,最終確立“望海峰牌望海茶”為全縣名茶的龍頭品牌。2002年8月份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望海茶”商標,2004年3月獲準注冊,為望海茶品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品質是品牌的保證,更是市場競爭的主要內容。望海茶堅持從基地抓起,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對望海茶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商標、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的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1999年,《望海茶系列標準》新鮮出爐,標準涉及苗木、栽培、加工、銷售的全過程。當年9月份,該標準作為寧波市首個農產品系列標準,由寧波市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實施。苗木上,依據“推廣無性系茶樹良種,淘汰種子直播”的原則,引導茶農進行大規模茶樹品種改良,僅2004年就成功改良無性系良種茶園2000畝;采摘上,望海茶以“不采雨水葉,不采病蟲葉,不采紫芽葉”的“三不采”嚴格把關;包裝上,建立望海茶包裝中心,將望海茶管理統一納入包裝中心管理,市場上銷售的望海茶都是由茶業協會統一驗收包裝后再投放市場,從源頭上阻止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現象的發生,望海茶市場信譽迅速提高。
“酒好還要勤吆喝,茶香更需多宣傳”。在加強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針對望海茶市場占有率不高的薄弱環節,著重加強品牌宣傳和組織企業開拓市場工作。自1999年以來,投入宣傳資金近300萬元,全面導入CI品牌形象設計,樹立了望海茶良好的新形象;建立望海茶商務網站,通過互聯網,向海內外廣泛宣傳望海茶,擴大了望海茶影響;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展示會、展銷會、洽談會,舉辦產品推介會,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先后獲得省、市、全國各級獎勵20多次,連續三屆被評為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產品,被認定寧波市名牌產品、浙江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市場覆蓋面迅速擴大,在寧波、杭州、上海、江蘇、北京、河北等地建立了專賣店和代理商,并在韓國建立了代理機構。
短短5年的時間,望海茶生產規模從1999年前的200畝擴張大全縣范圍4萬畝,產量410噸,產值4128萬元,并建立了高標準有機茶生產基地7500畝,望海茶生產基地也被認定為浙江省首批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和綠色農產品稱號。望海茶成了寧海乃至寧波一張富有魅力的名片。
來源:農民日報